(资料图片)
原标题:海南周刊丨《爱从看见孩子开始》:孩子,你慢慢来
文\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刘学正
为什么我家孩子如此任性,如此磨蹭拖拉,如此敏感胆小?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有些家长往往会夸大孩子某一方面的特质,越看越不顺眼,总觉得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。
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江雪华的著作《爱从看见孩子开始: 解读儿童16种心理类型,激发潜能》(简称为《爱从看见孩子开始》),从识别儿童心理类型入手,通过梳理、剖析大量典型案例,探究其背后成因;引导父母读懂和发掘孩子“缺点”下的潜在优势,有针对性地养育孩子,避免成为“盲目比较”和“不良情绪”的奴隶。
《爱从看见孩子开始》 作者:江雪华 版本:中国妇女出版社 时间:2023年4月
有时候,孩子身上所谓的问题,其实是家长的认知偏差造成的。江雪华认为,任性、内向、敏感等特质,不过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类型,没有优劣之分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早早地科学识别孩子的心理类型,坦然接纳,因势利导,就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意想不到的正向激励作用。书中,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系统的养育方案,希望家长能正视孩子的精力旺盛、倔强任性、大大咧咧、完美主义、敏感内向等,并结合具体的育儿场景,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规则感和行为能力。
孩子行动缓慢就是错吗?“大人着急上班,赶时间送他去幼儿园,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让他刷牙,他可以玩好半天牙膏,左刷刷,右刷刷,就是不好好刷牙……”在家长眼里,这样的孩子像一只“小蜗牛”,不懂事、不自觉、不省心,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,或者即使做了也做不好。气馁、懊恼甚至怨恨的情绪有可能日复一日地加重,有些家长甚至会脱口而出“我真是后悔生了你”这样的气话。作者的建议是不妨观察、分析一下孩子,是否属于内向孩子。这类孩子处理信息时有一个慢加工的过程,即只有自己想通了、考虑充分了才会行动。过分催促,会打乱他的节奏,让他无所适从。
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家长,总希望孩子成长得快一些,更快一些,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落后和拖后腿。但是,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,有着属于自己的步调。家长一味着急,反而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。不过,许多内向的孩子规则意识比较强,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那个不被沿途风景或美味诱惑的“小乌龟”。作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,我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,即使是“小蜗牛”“小乌龟”,也能看准目标,心无旁骛地努力前行,最终抵达胜利的终点。
精力过剩的“熊孩子”,常常让家长头疼不已,但他们似乎天生就具有一定的领导力。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,小明好像一刻也闲不住。他不是父母、老师眼中的乖孩子,喜欢带领小伙伴在小区里玩耍、策划活动、安排角色分工,是个典型的“孩子王”。闲暇时间,他不遗余力地组织这些活动,在小伙伴中有很强的号召力。作者认为,这样的孩子富有激情,能够感染其他孩子,成年后是可以把大量能量投入团队工作中的人,常常会成为团队领头人,其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。
爱从看见孩子开始,这里的“看见”,是由孩子的视角出发的。父母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,轻易给孩子“贴标签”,要拥抱孩子的“不完美”。更重要的是,允许孩子慢慢来,让孩子在做自己的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。(刘学正)
关键词: